今年5月1日,我国第一部规范和引导企业进行信用管理制度建设的推荐性行业标准———《商贸企业信用管理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技术规范》)正式实施。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信用管理处的苏伟修表示,该标准主要针对我国商贸企业目前普遍存在的赊销坏账、账款回收期较长、管理费用较高等问题而起草并通过专家论证的,旨在引导企业改进信用管理技术、优化信用管理流程、提高信用管理水平,进而降低经营风险。
据商务部市场建设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技术规范》的突出特征主要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一是将企业信用细分为“社会信用”和“经济信用”,并据此对商贸企业提出了不同的信用管理要求。
二是标准与发达国家接轨,将经济信用管理范围确定为企业信用输出、企业信用输入、企业供应商三项信用管理。
三是标准参照了大量非商贸企业的信用管理经验,非商贸企业亦可参照使用。
四是参照企业销售工作流程和采购工作流程,把企业的信用管理流程划分为前期管理、中期管理和后期管理三个阶段,并对企业在每一阶段开展的信用管理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技术方法。
五是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提出了企业内部信用管理绩效考核的评价指标,并强调企业应在信用管理过程中不断进行管理程序评审、管理效果测量分析和管理流程的改进,以期达到企业信用管理的最佳效果。
苏伟修表示,为帮助企业尽快掌握标准的主要内容和信用管理方法,商务部会同国家标准委等部门目前正在准备进行贯彻标准的试点工作,“试点工作主要按照省份和行业逐一开展,包括普通试点和示范基地两种形式,其中示范基地建设将以企业为单位,并且会有一定的数量限制。”在贯标试点过程中,商务部将重点关注赊销行为发生频率较高的行业,诸如医药、电信和汽车等领域,并且有针对性地开展信用评价和授信管理等活动。一旦条件成熟,商务部还将支持相关单位成立认证机构,通过认证认可方式加快我国商贸系统信用建设的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