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以美元计价的外贸出口同比下降2.8%,为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首次出现收缩。这让人不能不为中国出口的未来产生各种各样的担心。
但是,通过历史比较和国际比较就不难发现,去年中国出口的这个表现只是低于我们的预期,但并不低于国际平均水平,而且也比历史低点高很多。在22个2014年出口超过2000亿美元的经济体中,没有一个在2015年前10个月是正增长,其中16个经济体的降幅超过10%,而中国的降幅最小,仅为2.5%。这就是说,在全球贸易收缩的大背景下,中国去年出口只是小幅下降,已经是难能可贵。另一方面,与2009年16%的出口下降幅度相比,2015年的降幅实际上是很小的,这表明出口形势远不像6年前那么糟糕。
当然,虽然不必为出口形势过于悲观,也需要深入分析出口增速由正转负的原因。首先要看到,中国出口的逐步减速本身就是中长期调整过程的一部分。从国际上来说,发达经济体的进口需求在经历了2010年和2011年的反弹后,已连续多年在零增长左右徘徊,这自然会限制中国出口的增长。从自身来说,近年来劳动力、土地成本的快速上升,削弱了中国在纺织服装、玩具箱包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的出口竞争力,中国出口已不大可能再回到过去那种连年高增长的状态。
在出口总体走弱的中长期趋势下,几个重要的短期因素共同导致了2015年中国出口的收缩。一是能源和矿产资源价格暴跌减少了能源资源生产国的出口收入,进口能力相应下降。原油价格在2014年7月以前还在每桶100美元以上,而到2015年年初则已跌到每桶50美元以下,到年底跌破每桶40美元,单此一项就使得原油出口国的外汇收入减少了7000亿美元以上。2015年中国对俄罗斯的出口从上年的540亿美元锐减到350亿美元,主要就是因为后者的原油出口收入锐减。与2014年相比,铁矿石价格在2015年跌去了40%,随着铁矿石出口大国巴西的经济陷入负增长,中国对巴西的出口也下跌21%。
二是许多国家的货币对美元大幅贬值,导致这些国家以美元计价的进口额下降,相应减少了从中国的进口。欧元在2015年对美元比上一年贬值了16%,受此影响,虽然欧元区在2015年前10个月从中国的进口同比增加了250亿欧元,但以美元计算则减少了130亿美元。
三是技术进步导致对中国出口“拳头产品”的需求下降。2015年全球手机出货量增长10%,笔记本电脑则下滑5%,显示了智能手机对笔记本电脑的替代效应。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2015年前11个月手机出口增长7%,电脑及办公机械出口则下降14%,而后者正是中国绝对的主力出口产品,2014年出口超过2000亿美元。
展望2016年,在全球经济继续调整的背景下,不能指望中国的出口出现像2010年那样的“V”型反弹,但是同时也要看到,由于同时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规模、低成本高素质的人力资本、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和门类齐全的配套产业,中国在发展制造业方面仍然具有突出的优势,中长期来看中国的出口仍有条件进一步增长。政府要做的,就是要通过新一轮的改革开放,为中国制造业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而党中央国务院已经对此作出了及时和明确的战略部署。通过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改善投资环境,保护知识产权,吸引更多的高端制造和研发领域的外商投资;全面放松资本管制和外汇管制,便利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大力推进自由贸易区战略,为中国企业开展国际贸易和对外投资创造一个自由、便利、公平的国际环境;借助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银行、丝路基金、中非发展基金等金融机构,帮助中国企业到国外建设基础设施,带动相关机械设备和建筑材料的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