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近日,首都创新大联盟2016年度工作推进会在北京市科委召开。据介绍,联盟已颁布和正在研制的各类标准1671项,其中,国标和行标822项,团体标准670项,制定国际标准179项。
据了解,首都创新大联盟是在北京市科委的倡议和支持下,由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td产业联盟等23家积极投身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联盟和机构,按照“自愿、平等、合作”的原则发起成立的非政府、非营利、开放性的社会组织,旨在建立政、产、学、研、用五者间的零距离无缝链接,搭建政府与企业、市场有效互动平台,整合各类创新资源,与联盟成员进行有效对接,形成推进创新的整体合力。
自2014年2月成立以来,首都创新大联盟以跨界合作、协同创新为平台和纽带,通过精修内功、提高服务能力,在构筑开放共享、跨界合作服务品牌、拓宽区域合作渠道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据介绍,截至2015年底,首都创新大联盟共有成员联盟110家,成员单位达8995家,其中在京成员单位5697家,占总成员63%,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现代农业、高端装备制造等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产业联盟促进科技合作和成果转移转化项目共计1432项,其中长江经济带项目645项,京津冀项目328项。联盟共建技术开发、测试分析、项目转化、金融服务、人才培养五类共性平台642个,承担科技项目2457项,其中申报政府项目1621项,占比65%。成员联盟已建立标准委员会的联盟有75家,占比68%。
联盟已设立产业基金24家,总规模约46.2亿元,其中社会投入39.7亿元。联盟为落实“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已与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等28个国家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131项。
此外,联盟搭建孵化和服务平台,形成“大手拉小手”创新创业模式,截至2015年年底有29家联盟建立孵化器,27家联盟设立众创空间。
目前,首都创新大联盟建设了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服务)首发平台首都创新大联盟分平台,帮助成员联盟和企业进行产品推广,从市场端拉动企业技术创新,探索政府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新理念、新机制。首都创新大联盟首发分平台是大联盟完善协同创新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又一举措,既是新技术新产品(服务)的首发发布平台,也是新技术新产品(服务)的聚集平台,同时还是新技术新产品(服务)与信息、技术、人才、资金、政策、市场等资源对接平台。
首批共有闪联、半导体照明、应急救援等26家联盟参与,征集筛选了包括食品安全分析仪、多功能激光粉尘仪、智能动态人脸识别系统等177项新技术新产品(服务),涉及食品安全、应急救援、信息安全等多个领域。
北京市科委委员刘晖强调,产业技术联盟是促进协同创新的有效载体、构建科技创新社会治理结构的重要枢纽、完善科技创新链条的社会组织。首都创新大联盟应把握新趋势,主动适应新常态,在体制机制突破上更大胆,在服务的模式和创新方面更灵活,推动资源开放共享的力度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实现新的增长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