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铁路部门了解到,为适应运输市场需求,构建市场化定价机制,促进综合交通体系作用发挥,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改革完善高铁动车组旅客票价政策的通知》(发改价格〔2015〕3070号),近日,铁路企业将对东南沿海高铁开行的时速200公里至250公里动车组列车的公布票价进行优化调整。(2月12日南方网)
去年高铁“自主定价”的消息一出,就有专家预计,高铁票价存在上浮空间的东南沿海线路将会首先“中招”,这主要是由于铁路建设运营成本、市场供求状况和多种运输方式的比价关系而决定的。在均衡公益和盈利的基础上,探索制定一套科学的票价浮动机制,对部分动车票价进行优化调整,是铁路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的重要一步。说到底,高铁有没有竞争力,市场才是检验的标准。
缘于老百姓对商品打折的热衷和对物价飞涨的敏感,后高铁“自主定价”时代的灵活定价,引发舆论的关注也在情理之中。其实,对于此次票价的优化调整,我们大可不必过分担忧。因为在现有航空、公路、水路客运跟铁路客运竞争局面基本形成的情况下,高铁票价的最高限价和合理浮动都应该是理性和务实的。但由于铁总独家运营的身份,难免会遭遇“垄断”的指控,任何牵扯到价格的变动,都可能被认定为利用垄断牟取暴利的阴谋。
铁总的身份如此,公众的疑虑在所难免。但客观来说,铁路运输属于自然垄断行业,就算让其私有化,一条线路上也只能跑一家企业的列车。换而言之,不可能“脱轨”运行的火车很难实现在同一线路上的竞争定价,真正的竞争,只会发生在航空、铁路、公路等不同运输工具之间。多样化的选择赋予了乘客“用脚投票”的权利,不同客运体系之间的比价效应也会对高铁票价的定价产生制衡作用。在目前的“大交通”运输格局下,看似独此一家的铁总,想通过垄断获得超额利润几乎没有可能。
高铁“自主定价”是大势所趋,票价有升有降也是顺应市场需求。具体到某条线路上的乘客,或许会承受一些价格浮动带来的经济损失,但就整体而言未必是坏事。一来政府可通过对铁路市场的指导和建议,加强宏观调控和安全监管,在合理的范围内增加铁路客运收益,减少财政补贴;二来有助于吸引社会资本的投入,为铁路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三来在保证普通列车低票价和春运不涨价这个社会福利的基础上,让一部分高铁先一步进入市场,有利于形成旅客在“铁空公水”之间做自主选择的常态。
从动车商业化冠名到火车票广告招标,再到动车票价的优化调整,其实都是铁路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和现有资源,逐步实现自主经营的现实需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价格杠杆原理,任何商品的价格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旺季不提价,廉价带来无限的需求,是有限的运力永远无法满足的;淡季不打折,无法合理消耗过剩的运能,势必造成运输成本的浪费。我们既然希望心安理得地享受降价的优惠,那也应当心平气和地面对上浮的可能。
当然,如何在赢得老百姓口碑的同时将市场收益最大化,这对铁路企业来说仍然是一大挑战。把定价权交给企业,政府要担起更大的监管责任,铁路部门要积极完善各地站车服务设施,努力提高服务水平,让广大旅客有更好的出行体验和更多的获得感,如此才能赢得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