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接连发生两起儿童被困防盗网事件,读之令人心忧。
其一是,8月16日上午,周口市沈丘县一小区内,一名7岁女童被卡在3楼的防盗网里,身体悬空,随时都有掉下去的危险,情况万分危急。小区物业人员和其他居民赶到后,有的爬梯子施救,有的拉着厚被子在下面接应,最后终于将女童救了下来。其二是,8月16日早上,在开封尉氏县15层临街楼的顶层,一名独自在家的女童脖子被夹在防盗窗的缝隙,身体悬空。一位电工恰好路过此处,他用电工安全带将自己悬挂在15层住宅楼的防盗网上,抱着女童等待救援。这一举动被人录制成视频放到网上,大家纷纷点赞电工哥见义勇为的行为。
年幼的孩子被卡在高空防盗网中,如此惊险的一幕让所有人都捏一把冷汗。值得庆幸的是,两起事件最终都因热心人的救助而化险为夷。当孩子的家长由衷表示感谢,旁观者纷纷对救人者致以敬意的同时,接踵而至的两起事件还是给人留下许多反思的空间。
首先应该进行反思的,显然是孩子的家长——有了如此惊心动魄的经历,相信他们会对“不要把孩子单独留在家中”有更深刻的体会。毕竟,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家长的任何疏忽都有可能将他们置于险境。除此之外,还应有所反思的是防盗网——原本旨在营造安全空间的防盗网,为何会成为困住孩子的“枷锁”?近年来,幼童被卡防盗网的事件频频发生,虽然由此涌现出大量见义勇为的英勇事迹,但在赞扬壮举的同时,不容忽略的问题是,不是每个被困防盗网的孩子都能幸运地遇到“托举哥”,如果家长一时疏忽,如何保障他们的安全?
现实生活中,防盗网随处可见,作为居民楼的一种主要防护措施,其早已走进千家万户。虽然防盗网的概念尽人皆知,但公众对防盗网的理解却各不一样,因为没有统一的设计安装规范,防盗网的形状不尽相同。内嵌式防盗网、箱笼式防盗网、隐形防盗网……林林总总的防盗网遍布大街小巷。除了形态不一之外,防盗网的材质也大相径庭,有的使用铝合金、有的使用不锈钢,还有的是铁棍焊接而成。更为重要的是,防盗网的设计尺寸和安装标准各不相同,决定防盗网间距的只有约定俗成的行规,除此之外,更多的是根据价格“量身定做”。防盗网本应织就保卫家居的放心网,当其频频引发的事故的时候,防盗网的质量与安装规范理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关于防盗网,现有法律并无明确规范,被引用较多的法律描述是——根据物权法和其他法律法规,业主对其建筑物专有部分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描述强调的是防盗网的使用权,并没有规定具体的细节。基于此,防盗网的具体技术规范往往由社区或开发商自行决定,尤为重要的是,社区或开发商往往更看重防盗网的视觉效果,而无暇顾及具体的技术细节。就防盗网来说,显然是材质强度越高、间距越小越好——若能如此,新近发生的两起事故当能避免。问题的关键是,在没有明确的技术规范之前,开发商是否愿意承担由此增加的成本?
就全国范围来看,北京、广州、西安等地都曾针对防盗网出台地方性管理规定,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效果。建立在地方立法实践的基础上,防盗网国家标准有必要尽快提上议事日程。防盗网涉及千家万户,其质量标准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只有出台专门的技术标准,才能对防盗网的选材、制作、安装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定,最大限度地保障公共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