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商报讯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中国企业沿线国家的投资不断升温。与以往海外投资不同,“一带一路”更是一条“科技丝绸之路”,互联网企业成为中国领先的技术和商业模式输出的重要载体,在“互联网+出行”领域也不例外。
8月8日,滴滴出行宣布投资中东北非地区移动出行网络平台Careem,正式进军中东地区。从2015年以创纪录的规模领投Grab(东南亚移动出行巨头),再到近期两周内布局三个国际叫车软件企业,滴滴的跨境出行合作网络已覆盖了1000多个城市,业务触达全球六成人口。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
滴滴创新“模式出口”
“就在Careem准备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关键时刻,滴滴出行为我们带来了至关重要的人工智能技术、知识和视野。”在宣布被滴滴投资,Careem的CEO穆达西·史卡并没把资金放到嘴边,而是感念滴滴带来的技术和理念。正如,Careem一样,过去2年来,滴滴的国际化道路颇有独特之处,通过不断地开放平台,共享技术,向外“输血”。
作为滴滴出海的第一站,2015年东南亚移动出行平台Grab拿到了滴滴领投的25亿资金,当时正值优步挟全球融资弹药强力攻入东南亚,Grab受到极大压力。滴滴也在国内市场面临激烈的竞争,而部分西方媒体对此侧目以视,认为面对“不可阻挡”的优步,投资Grab这种“非主流试验”并不会长久。
然而投资后,滴滴在技术、产品、运营、业务规划等领域和其展开合作。中国和东南亚一样,都是城镇化进程迅猛、城市人口收入差异较大的新兴市场,传统交通产业是百姓出行的支柱但供给严重不足。滴滴根据中国市场研发了顺风车产品,Grab引入落地后取得巨大成功。两年来Grab其他类似的城市共享出行产品如小巴、拼车等陆续上线,向成为本地多元化出行平台的目标迈进。
滴滴的出海不仅限于简单产品和资本输出,更大的意义在于通过更“下沉”的技术和智慧资源分享,把中国这个全球最具挑战性的市场淬炼的经验带到了国外,并构建起全球出行领域最广阔的协作网络。
半月内三次出手
滴滴出海驶上新丝路快车道
半个月内,滴滴出行在国际化方面捷报频频,在领投东南亚出行平台Grab,完成东南亚地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单笔融资之后,又分别与Taxify、Careem达成战略合作,进入欧洲和中东北非出行市场。
国际化也与滴滴的未来核心发展战略相辅相成。智慧城市建设是目前全球城市发展的核心议题;而目前滴滴已经与20多个城市展开智慧交通合作,以大数据技术支持整体优化交通管理体系。这些尝试引起了新加坡、巴西、韩国和美国的同行和城市管理者的关注;也成为未来中国出行产业全球合作的一个新维度。谈到未来和Grab的合作,滴滴创始人兼CEO程维表示,本土化的创新是应对全球城市发展问题的关键。两家公司希望能和本地区的政策制定者展开智慧交通合作,拥抱未来交通产业的巨大变革。
滴滴的全球化不仅推动世界出行领域的革命,还带动了更多出行企业创造灵活就业岗位。数据显示,2016年有1750.9万全职和兼职司机在滴滴平台获得了收入,其中,238.4万来自去产能行业。Grab,Ola和99等同行与滴滴的普惠交通、普惠发展思路相似,同样也成为当地就业的新支柱。以Grab为例,目前在东南亚经济体中为110万名司机提供收入来源。双方都表示,滴滴和Grab加强合作,在产品创新之外,更能为全球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创造新的就业与增长机会。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滴滴因为服务于全球最大的市场,积累了领先的技术与经验,更有完善的科技出行理念。这种理念的出海,技术的出海,势必会对当地民生、社会发展,以及国家战略带来长远价值,让全球化成为各个国家互惠发展的“顺风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