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十一五”标准计划实施以来,我国标准化进程突显出猛烈的发展态势。不论标准的制、修订速度,还是标准的科技含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不仅及时为产品提供了技术指导,而且为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为加快标准化进程,十一五"时期力争实现每年制修订6000项标准;标准制定周期控制在2年以内;标龄控制在5年以内;逐步解决标准制定速度慢和高新技术标准滞后的问题。2007年度计划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安排8000项,其中修订3000项,新制订在5000项左右。到2008年,完成修订9540项超龄国家标准,同时每年完成制定近5000项国家标准,其中,形成以自主创新技术为基础的标准800项,相关联国际标准的采标率达到60%;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和工作组的数量由目前的近700个增加到2000个。
截至目前,2007年第一、二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审定,已经公示。第一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共计374项,其中,强制性标准40项,推荐性标准315项,指导性技术文件19项,采用国际国外标准102项。第二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共计288项,其中,强制性标准38项,推荐性标准250项,采用国际国外标准10项。
第一批批制修订国家标准按CCS分类,分18类,其中综合类最多。
第二批制修订国家标准按CCS分类,分15类,其中工程建设类最多。
标准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性工作。过去的几年间,我国标准化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对于推动技术进步、规范市场秩序、提高产业和产品竞争力、促进国际贸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拥有的“标准”数量也仅次于德国居世界第二,但其质量堪忧,标准的适用较差、市场竞争力弱、标准体系老化、社会标准化意识淡薄、资金缺乏等问题日益明显,不能更好地适应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加快我国标准化事业的发展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