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江西人民身陷洪灾之中等待援助之时,全国的富豪们也在经历一场社会责任的拷问。据报道,近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成立仪式上,该院院长王振耀倡议,全国的亿万富豪每年捐款100万元,作为一种社会责任底线。消息一出,舆论哗然。如此号召富豪捐款,能否得到响应?强扭的瓜能甜吗?
日前,美国富豪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倡导富人,在生前将财富的一半捐献给社会公益。王振耀借此提出,现在也应当是中国的比尔•盖茨、巴菲特站出来的时候。然而,两者相比,似乎前者更具说服力、影响力和号召力。究其原因,在于两国的慈善文化差异。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造就了其慈善传统和习俗,对于富豪们来说,当财富累积到一定程度,其本身就只剩下一个数字;如果完全留给子女,造成孩子们无所事事是一种灾难。而美国财阀卡内基的名言“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更是发人深省。做善事没有官员的压力,没有社会指标,全凭一颗颗善心,这样的社会氛围使慈善捐款成为了美国的重要文化。而在中国,捐款不是个人自发自觉的行为,社会呼吁、官员名人倡议这些外在压力驱使着人们从事慈善事业,因而总给人一种“强扭的瓜不甜”的感觉。
有报道称,中国几大慈善基金会近10多年的捐赠记录表明,70%来自国外和港台,国内富豪的捐赠占20%还不到。然而,是何原因造成了中国富豪捐款的“不自觉”?一位网友认为,尽管我国近年来出现不少乐施好善的富豪,然而“慈善之剑”不止一次从社会的大船上掉下,捐助行动在现实中遭遇的种种尴尬,令一些富人远离“是非之地”。对此,专家分析,有两个本质问题制约了现阶段中国慈善事业发展,即慈善者的权利和慈善组织或受赠单位的公信力。慈善者的权利主要包括:对自己所捐善款的知情权、对自己所捐善款的干预权。但现实中这两项权利往往得不到很好的保证。另外,目前一些慈善组织和多数受捐单位的财务制度是不透明的,外界不清楚他们如何安排这些善款,而慈善捐赠的不公开、不透明,其造成的后果是,即使不发生腐败,也会导致捐赠资金的运用效率不高。这些问题极易挫伤人们的慈善之心,因而对慈善事业产生信任危机。
对此,国家标准频道认为,慈善体现着一种社会发育状态,只有社会的各种信息充分透明,民众对捐款钱物的流向有信任感,慈善才能从呼吁号召转为自发自觉。慈善本是一种自愿行为,当这种发自内心的善举变为社会压力下的“被自愿”,慈善也就变了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