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绵阳某中学的黄老师在上网浏览时无意中发现自己的一篇已发表的文章被一个陌生杂志转载,而署名却是山东省某中学的一位老师。鉴定真伪后发现,该杂志是假期刊。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全国“扫黄打非”办接受举报并核实的非法期刊就有92种,其中涉及教育类期刊29种,约占总数的1/3。
全国“扫黄打非”办专职副主任、新闻出版总署反违法和违禁出版物司司长周慧琳表示,教育领域已成为假期刊的“重灾区”。“什么‘教育改革论丛’、‘科学教育研究’、‘教育与管理’……种类非常多,有的期刊完全是假的,根本就不存在,还有的是假冒正规期刊,封面、刊号、版权页和真的一模一样,迷惑性和危害更大。”而令人吃惊的是,很多教师明知期刊是假的,仍甘心受骗。有的教师明确表示,他们不在乎真假,只要发表后寄样刊就行。一位服刑人员交待,在假冒知名期刊的过程中,从没为稿源问题发过愁。
不得不说,假期刊的出现,是社会大环境造成的。现在社会上各个部门、机构、行业,都要求发论文,并用发论文的数量作为评职称甚至毕业的标准,最严重的是教育和医疗卫生部门。据了解,在教师职称评定中,各省对发表论文的要求不尽相同,但是绝大多数省份都要求参评老师在某一级别的刊物上发表论文,有的省甚至有规定的期刊目录。正是这些需求为假期刊营造了巨大市场,正如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储朝晖所说:“病根就在我们的管理体制上,不改变现行的职称评定办法,非法期刊的需求就会始终存在。”对此,国家标准频道认为,论文并不能证明一位教师或一名职员的业务水平,若仅仅为了评职称而发表论文,其学术水平可想而知。目前,我国是学术论文大国却不是学术论文强国的原因也在于此,为了提高我国学术论文水平,减少学术垃圾及虚假期刊的出现,相关部门应切实考虑职称评定体制改革,须知,需求不止,乱象不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