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在西安南郊,一代报业宗师张季鸾的墓地近年失修荒废,曾占地40亩的陵园仅剩一亩见方的土坡。如今在废旧的墓陵旁边还建起了臭气熏天的养猪场。很难想象,这里曾经伫立着一座规模宏伟的陵园,并曾经有过一场“极尽哀荣”的公祭典礼。此报道引起人们深思,号称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里,难道放不下几位名人的墓碑?
张季鸾,中国新闻家,政论家,祖籍陕西榆林,他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张季鸾曾因披露政府内幕,先后两次被投入监狱;在主持《大公报》时曾提出著名的“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四不”方针,一度成为新闻界的标尺;在重庆病逝时,国共两党最高层都在第一时间发来唁电,蒋介石、周恩来更是亲自前往丧礼,吊唁这位报业宗师。然而,早年气势恢弘、高墙环绕的张季鸾墓地,如今竟与猪圈为邻,这不得不让人遗憾不已,前来缅怀的人们也只能怅然而归。其实早在今年4月,张季鸾墓地的破败状况就已得到各大报纸的关注。然而几月过后,不仅没有丝毫改变,反而情况加剧,原因何在?
名人墓地,是文化遗存的重要寄托之所。后人礼葬逝者,并非仅仅为了封墓立碑,而是希望能够承接逝者的精神,以激励后人。近年来,各地政府一直热衷于造不伦不类的假古董,热衷于争夺李白故里、“花果山”所在,却不重视保护文化遗存,以致报界宗师张季鸾先生之墓得如此惨状,怎能不令人心中悲凉?保护先人骸骨坟墓,是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难道不具有旅游景点的炒作之用,创造不了眼前的利益收入,就只有沦为荒冢的结局吗?
国家标准频道认为,名人墓地是历史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多得、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希望有关部门能够从速抢救保护,以提升当地的历史地位和文化品位,以彰显其文化底蕴,使之和社会发展相得益彰。而不是继续让那些功勋卓越的大师消失在人们的记忆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