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京报》报道,防汛抗洪期间,江西省丰城市卫生局官员被曝分批带队外出旅游。7月14日,丰城市纪委书记陈学军证实,对此进行了调查处理,卫生局局长甘志华被免职。但三天后,甘志华却出任卫生局党委书记。此事一出,网上一片哗然,“局长变书记”也算处理?
面对公众的质疑,丰城市纪委书记陈学军理直气壮地说:“从局长变成书记,当然是属于处理。”透过这句官话,不免让人读出些许官场乱象。想必自认吃透了中国官场潜规则的陈学军,说出这番话的理由也是响当当的:因为他是官,甘志华也是官。在中国,官即是法,法即是官。官官相护,几千年来如此,现在也不例外。从局长变成书记,级别未变,却非要称此为“处理”,是权力掌握话语权的不二体现。对此,不少网友认为“这简直是提拔”, 也有网友对此极为失望,“一抹脸局长就成了书记,莫非他会川剧绝活——变脸?”
防汛抗洪期间,最应坚守岗位的就是卫生部门,要随时准备救助伤病,进行消毒防疫,卫生系统的干部此时出游,说是玩忽职守也不为过。然而对其的处理却变成了“去职升官”, 甚至因祸得福,此种毫发未损、光荣体面的“处理”,何谈严肃性,又如何能服众?近年来,公款旅游与官员复出备受关注,然而虽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却依旧屡禁不止,究其原因,是官场问责机制出了问题。对于影响恶劣的案件,必须启动问责机制来宣示政策纪律,匡正党风政风,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处理”的举措至少应带有一定惩罚性和严肃性,才能收到一定的警示和教育意义。否则,任何包庇只能导致纵容与变本加厉,这是被以往的事实一再证明的。如今“局长变书记”已经撕裂了民意,这种情况下,唯有对问题官员实行真问责,才能取信于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