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重庆商报》报道,一位30多岁的妇女站在13楼的窗沿上欲跳楼,在僵持了2个小时后,被警察和消防人员救下。但在这个危机的过程中,楼下有的围观居民却面带笑容进行着调侃——“快跳啊,不跳不是英雄”、“怎么还不跳”?多么残忍的一幕!难道生命的价值已贫贱至此?道德标准究竟怎么了?
近年来,类似的事情屡见不鲜。跳楼,有人戴望远镜静静观看;跳河,有人催促“想跳就跳”……每当听闻这些充满人性丑陋的冷漠“呼声”,一股无言的悲哀便会弥漫全身。这是道德沦丧或源于民族劣根性吗?倘若生命真的溅血陨落,他们未必就会无动于衷,口头上的情绪化表达,不能简单地与道德沦丧画上等号,却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信任的缺失。信任危机已成现代社会回避不了的重要命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变得十分疏远,宽容与信任这两种传统品质日益在我们的城市中远去。在这个“看客”频出、面对邪恶或“退缩不前”或“明哲保身”的时代,无形中折射出的正是社会信任感的缺失。
人与人之间缺乏基本的信任,会让人在某些特定的时刻变得自私和世故,对他人的怀疑与对自身的担忧使多数人选择了“观望”,于是,“看客”群体便出现了。随着跳楼讨薪的事儿越来越多,无数事实和现实范例推动民众作出下意识的价值判断:跳楼并非真跳楼,而是一种维权甚至是作秀的手段。既然如此,“围观”的心态似乎也就失去了道德的原罪。这种天然滋生的不信任感,在某种程度上主导着“围观”和“起哄”的快感。对此,国家标准频道认为,面对这般极端案例,我们需要反思的是城市的疏离和人文精神的渐行渐远,而不是对个体另类的嘲弄和攻击以及对道德的过度担忧。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解决信任危机,首先要让人们增加自身的安全感,只有对社会充满希望,对生活满怀信心,才会对他人伸出援助之手,如此残酷事件才会不再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