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经济观察报》上的一则《专家称新“拆迁条例”或已胎死腹中》的消息,使得已时过半年之久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征求意见稿)》再次进入公众视线。
报道称,国务院法制办1月29日公布《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征求意见稿)》已过半年,仍无正式出台的时间表。接近国务院法制办的人士说,拆迁修法已非当前工作着力点。而了解情况的法律学者和律师说,新“拆迁条例”或已胎死腹中。
新“拆迁条例”是否胎死腹中,目前尚不得而知,但从新闻披露的种种信息看,这个众望所归的新条例正处于超级“难产”的境地,至少眼下看不到它的“预产期”。年初征求意见稿的出台让人们看到了新条例出台的希望,但此后的种种迹象表明改弦更张绝非易事。人们对新条例草案有哪些意见,无论是支持的还是反对的,从未公开过;有关立法进程,很少听见权威部门的声音,有的只是从“接近国务院法制办的人士”和“了解情况的法律学者”那里传来的“小道消息”,对新条例出台牵肠挂肚的公众只能从这些蛛丝马迹中揣测“上峰意图”。
报道中说,新条例迟迟不能出台缘于“相关利益阶层的游说”。“相关利益阶层” 为什么要反对已经是尽人皆知了,值得追问的是,为什么“相关利益阶层”一反对,一个事关每个公民私有财产能否受到保护的立法行动就被无限期拖延了?
国家标准频道认为,立法是一个各方进行利益博弈的过程,世界各国莫不如此,因此,新条例遇到“相关利益阶层”的阻拦也在情理之中。问题是,我们的立法过程很多时候并不是平等博弈,社会各界对拆迁条例修改的呼声沸反盈天,可能够左右立法进程的,只是一些强势利益集团,主流民意对抗不了“相关利益阶层的游说”。修改拆迁条例的动议据说肇始于成都钉子户自焚事件,不平等的对决下,民众往往采取极端形式捍卫自己。与其让人们效仿潘多拉星球上的居民,用自制燃烧瓶、喷火枪、炮楼等土办法对抗拆迁铲车,造成两败俱伤,不如利益各方商量出一个相对公平的游戏规则,让大家平心静气地回到谈判桌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