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广州日报8月1日报道,在广州的一些医保定点药店,只要一卡在手,酱油、毛巾、辣椒酱、牙刷牙膏,啥都能买,存储救命钱的医保资金居然放下“身段”,沦为购物卡,着实让人大跌眼镜。
医保卡变身为 “购物卡”的现象,并非新问题,也绝非广州“独创”,国内类似情况不胜枚举。网友对此看法迥异,多数老百姓并不讳言――医保卡兼买生活用品的好处,许多网友更是对此持赞成态度。很多人则是诘问监管部分的不作为。
国家标准频道认为关于这个问题应该更深层次透析。一方面,监管部门的长期失语是医保卡 “不伦不类”的重要原因之一。据说,相当一部分地区医保管理机构,对医保卡和药店疏于管理,不仅没有相应的监督、审核,甚至完全放开不管,对医保卡只管建账不问去向。另一方面我们还要看到医保“制度性弊端”的本质。按制度设计初衷,医保卡本应被百姓视作“救命钱”、会得到自觉珍视,何以遭遇如此现实尴尬?难道老百姓连这点基本的自爱之心、理性和常识都不具备?究其原因,我们发现不少弊病:比如医保卡使用不够方便,手续复杂;又如医保卡的“医疗保障”功能有待进一步提升。个人账户部分资金太少,对看病作用有限,如果看大病时再碰上某些医院不主动告知,走的是门诊而不是住院渠道,报销比例更是有限。再如,地域限制太死,医保卡的“漫游”和“互联互通”功能缺失。地方“割据”让持卡人对卡内资金没有安全感。
只有透析问题,才能针砭时弊。编者认为,防止医保卡被“钻空子”,加强监管完全是必要的,监管部门应严格执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管理暂行办法》,建立一支专业的监管稽查队伍,对定点零售药店与相关医疗单位进行明察暗访,不定期检查药品的进、销、存情况,对于违规销售应当给予严厉责罚。其次还要通过增加、凸显“医疗保障功能”,开放思维,不拘泥于医保卡使用的某种固定模式(例如北京就规定,医保卡资金可以自由去银行取现;广州拟出台新规定,医保卡账户内资金可一家人合用等),让医保卡摆脱“鸡肋”形象,越来越实用、贴心,从而提升公众“忠诚度”,如此,老百姓必然会倍加珍惜医保卡账户资金,而药店以及任何觊觎这些资金者也未必有机会下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