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8月4日《东方早报》报道,卫生部公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征求意见稿,列出77种“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添加剂名单”,除明确不适用于大米、婴儿配方食品等,对于生活必需品——饮用水,只规定饮用天然矿泉水这一种,而其他饮用水并不在限制之列。
网友的质疑声此起彼伏,很多人大声疾呼:能不能不吃添加剂,是否有权喝成分简单的水?这样的呼声背后,是对食品添加剂的集体抵制。事实上,早在今年6月就有类似的质疑——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 《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规定所有食品添加剂成分必须要在包装上毫无保留地进行明示,而后关注的焦点就集中到了一盒牛奶有11种食品添加剂、一支雪糕有13种食品添加剂等问题上。很多人据此发出了“哥喝的这不是牛奶,是食品添加剂”的惊呼。
然而,不得不说的是,食品工业发展到现在,食品添加剂功不可没。在快节奏的都市中,我们已经不可能回到只吃大白菜的时代,我们需要火腿肠,我们需要方便面,而这正是食品添加剂帮我们做到的。那些谈添加剂色变者,他们的恐惧主要缘于生产者的过量添加,更有甚者,他们把类似于三聚氰胺这样的违禁物质,也误认为是添加剂的一种。于是,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恐慌被加深了;于是,普通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排斥也变得无可厚非。
国家标准频道认为,从专业角度而言,食品添加剂并非“十恶不赦”。目前77种可添加物质的规定,看似只是一个小小的决策,但如果有人能切实监管和落实相关政策,食品安全就能够真正被规范,民众对于食品添加剂的误解也能逐步化解。此外,食品包装标明添加剂,对于规范企业行为来说无疑是件好事。但仅仅标明还不够,有关部门应该为公众普及相关专业常识,让消费者看得懂这些化学名称,知道哪些成分是必需的,哪些是有害的,哪些是禁用的,才能做出理性选择、科学消费。食品安全涉及农业、卫生、质检、工商、食品药品等众多部门,任何一方面的缺位,都可能造成食品安全防线的失守。相关部门在做好协调配合、加大食品监管力度的同时,应该完善标准体系建设,为有良心的企业营造好的市场氛围,让违规者无地立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