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凤凰网消息,8月25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表了24页纸的题为《“毒”隐于江——长江鱼体内有毒有害物质调查》的报告。调查报告显示,在取自长江上、中、下游不同城市的鲤鱼和鲶鱼体内,均测出了被称为“环境激素”的壬基酚和辛基酚,可导致雌性性早熟等性发育和生殖系统问题。 “激素奶粉”的尘烟还未散尽,还在公众“听激素而色变”之时,日前,国际环保组织在对重庆、武汉、南京城市的鲤鱼和鲶鱼检测中,发现了广受国际关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氟辛烷磺酸,此外,部分鱼体内还检测出了汞、铅和镉等重金属。
一时间,“环境激素”又在舆论中悄然兴起。众所周知,“环境激素”是性早熟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这物质究竟从何而来? 所谓“环境激素”,又被称之为“外源性内分泌干扰物”,本就是人类因生产和生活活动释放到环境中的,在环境能量循环的链条中,反过来又作用域人体和动植物本身。 而壬基酚和辛基酚是洗涤剂、纺织产品和皮革涂饰中极为常见的化学原料,属于环境激素,即可以干扰内分泌并影响性发育水平的内分泌干扰素。全氟辛烷磺酸,则被广泛用于纺织品、地毯、造纸、防水涂料等产品之中,属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在生物体内具有累积性,因而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形成健康隐患。由于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和健康巨大的负面影响,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将其列为禁止或限制使用的化学物质,因而其产量在这些国家已大幅减少。
长江流域大面积水域为什么会“中毒”如此之深?我省境内长江流域现在“毒情”已经到了什么程度? “根据环保部2006年一份调查报告,全国有2万家化工企业中,位于长江沿岸的就有近万家”,致力于环保工作20多年的吴立红如此说道。近10年来,长江流域的工业污水排放量迅速增长了67%。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不仅给长江流域本已脆弱的生态系统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也为我国居民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威胁。 据了解,目前,我国没有对壬基酚和辛基酚的生产、使用和排放进行管理,也没有对壬基酚和辛基酚的检测、产量控制、质量控制及毒性设定有相关规定,另外,也未对制造和使用全氟辛烷磺酸和其他全氟化合物作出规定。对此,专家建议:“由于缺乏对环境污染和有毒化学品的危害还缺乏全面的调查、评价,更谈不上如何有效地控制。希望尽快亟待加强水质监测。同时应尽快立法,严厉打击违规生产单位,以保证群众吃的放心。”
至今,编者还对“湖北3例婴幼儿单纯性乳房早发育与食用圣元优博婴幼儿乳粉没有关联”的结论记忆犹新,然而,还未过几天,媒体再也没有理由诠释“性早熟”与激素食品无关的说法。诚然,国家卫生部早已明文规定,“属于性激素类和具有雌激素作用的物质,不得使用在各种供人食用的动物及其相关产品中”,可是由于生产、检测及其他行业的标准缺失,使得法律丧失了可操作性,成为真正的“经典”。 对于“环境激素”,日本有学者早在32年前便已提出,可至今国内仍未重视起来。对此,国家标准频道认为,除了标准层面的制度完善和市场监督,作为政府,不应再放任“环境激素”,任由恐慌舆论的蔓延,加大公众对“环境激素”的认知,从社会的层面对生产生活中的物质危害重视起来。唯有如此,才是“排污”治理的关键。 至于如何防范环境激素?国家标准频道建议您:从生活小事做起,人人行动起来。比如,不要用泡沫塑料容器泡方便面,因为方便面容器90%是泡沫苯乙烯产品,是一种致癌的环境激素;不要将聚氯乙烯包装食品放在微波炉中加热,因为在高温条件下,环境激素双酚A会从中渗出;慎用含有激素的药品、食品及保健品;多饮用茶水,食用糙米、荞麦、菠菜、萝卜等,利于人体对二恶英等环境激素的排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