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京华时报》9月15日报道,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标准已送审,推出指日可待。这部被称为史上最严的GMP,将带来制药行业一次大洗牌。从现在全国大大小小近5000家药企鱼龙混杂的现状预测,数百家中小药企终将死在新版GMP的高门槛上。 新版药典的编制以及颁布实施,特别注重了标准的系统性提高问题,不仅收载品种增加了40%以上,而且对70%的原有标准进行了完善或者提高,这意味着对上市药品质量控制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此外,新版药典对制药企业软硬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但提高了厂房设备的净化、无菌标准,而且要求企业有严格的“自查”体系,能监督和及时发现、检测制药流程的漏洞,遏制不良药品事件的发生。简而言之,就是药企必须保证生产的药品“零缺陷”。
新版药典的推广执行,必将给医药市场带来冲击,更多低质量的药品将被市场淘汰。那些生产工艺先进、质量控制水平突出的医药生产企业,在执行新的标准的过程中,会获得更多的市场竞争优势,这将有利于促进企业提高标准意识和创新意识,更加重视药品研发和生产控制,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关键技术攻关上来,有助于推动国内企业加快缩短与国外企业的差距,加快与国际先进水平的接轨,加快我国从仿制药大国向仿制药强国的转变。 从消费者角度看,这也是一个令人欢欣鼓舞的好消息。如今药品市场混乱的根源在于不平等竞争:无论是竞标还是角逐零售市场,摆到台面上讲的永远是价格,挤压掉的“水分”也多为药企的利润,而隐藏在背后的则是为了追求低价而降低生产要求。恶性竞争最大的弊端在于带来了药品安全隐患。比如齐二药和华源事件,源头都是企业为了追求利润,降低原料成本,采用不安全的药材成分,让救命药变成了夺命药。
国家标准频道认为,药品不同于其他商品,在价与质之间,永远只能先质后价。新版GMP就是给药品的“质”画了一条底线——优质是市场准入的门槛,迈不过去,价格再低也得被淘汰。因此,一位业内前辈曾提出:做良心药,不如做高标准药。的确,企业都是逐利的。做良心药只是个口号,无法量化,标准则是实实在在的一道“防火墙”,不能达标的企业将全部被屏蔽在市场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