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月,央视一则假冒紫砂壶的报道曾引起全社会针对紫砂制品的大讨论,也一度引起紫砂制品退货风潮,使紫砂制品行业遭受重创。10月18日,《半岛晨报》记者从大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了解到:日前,卫生部下发文件通报指出,根据卫生部针对目前市场上此类紫砂产品的主要品种抽样检测结果,“市场上部分标示为紫砂的食饮具的健康风险值得关注。”
央视《每周质量报告》今年5月23日报道,目前市场上存在许多以普通陶土为原料、用化工颜料生产的假冒紫砂壶,使用过程中有铁、镍、锰等金属元素溶出,影响健康。报道一出,立即引起紫砂市场的轩然大波,随后引发了主要企业退货风潮。今年6月起,卫生部组织北京等5省市对目前市场上“紫砂食饮具”产品进行抽样检测,并委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进行初步风险评估。本次抽验监测共抽验了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和广东等省的各类样品244份,其中紫砂煲46份,紫砂杯126份,紫砂壶72份,均为目前市场上常见的主要品种。
根据《陶瓷制食具容器卫生标准》对上述产品检测的结果,评估专家参考欧盟法规(1935/2004)规定的食品接触材料评估方法,对此次专项抽检的标示紫砂食饮具的10种溶出元素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表明,锰和钡的摄入量远超相应的健康指导值,1个样品中钴的迁移量超过了欧盟规定的食品接触材料中的限量值,部分抽检样品的铝迁移量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饮用水中的指导值。
国家标准频道认为,虽然本次评估未发现铝的摄入量超过健康指导值,但是部分抽检样品中的迁移量已经远远超过了WHO建议的饮用水中铝的指导值,同时,考虑到我国居民成人膳食铝暴露量已经超过暂定每周耐受摄入量,因此提示通过紫砂食饮具摄入的铝应引起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