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日本对中国稀土出口一事,多次指手画脚地议论。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日本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10月12日上午在日本驻华大使馆召集美、英、德、法、韩等各国驻华大使,要求中国缓和对稀土元素的出口规制。日媒称,各国大使一致认为中国的稀土元素出口规则“存在问题”。丹羽在与各国大使会谈时表示:各国应协调步伐,一致要求中国放宽对稀土元素的出口限制,在解决稀土元素出口的问题上,各国必须联合起来,向中国施以外交压力。
众所周知,稀土其实是全球储量较少的一类金属的统称。它不仅在磁悬浮列车、核磁共振成像仪等各种民用高端技术中有重要用途,更广泛运用于导弹、飞机发动机等军用材料中。因此,稀土被称为“工业味精”和“21世纪的黄金”,更是重要的战略资源。2009年我国稀土产量达12万吨,占世界产量的97%,其他国家90%以上的稀土上中游产品都从我国进口。
然而,这样一个比石油还珍贵的资源,却卖出了“萝卜价”:据统计,从1990年至2005年,我国稀土出口量增长了近10倍,但价格却下降了50%。虽然从1998年开始,国家启动了稀土产品出口配额制度,但在全球高科技电子、激光、通讯、超导等原材料需求呈几何级数增长的情况下,我国稀土出口价格不升反跌,2005年前后,稀土平均价格低至每公斤16元。究其原因不仅是外资企业钻我国法律、法规漏洞巧取豪夺、不加限制地开发稀土资源,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在利益的冲动下,为了实现漂亮的GDP数据,不惜放弃对资源的保护,对过度开采及外资设厂等采取默许甚至纵容的态度。
现在,这种局面有望得到改观。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禁止加工贸易、出口配额、提高出口关税、出口认证等一系列政策。今年,商务部也将稀土产品的出口配额降为3.0258万吨,降幅达39.52%。在企业层面上,9月6日,国家下发《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将稀土列入了六大兼并重组行业。10月6日,温总理在中欧工商峰会上发表演讲,再次强调了稀土问题,“一些国家廉价购买了中国很多稀土,现在还有不少储备,他们心知肚明。中国稀土产量占世界比重很大,远大于储量占世界的比重,我们没有封锁,也不会封锁。要保持稀土可持续发展,不仅满足本国需要还要照顾世界需要,不仅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对稀土加以管理和控制是必要的,但决不会封锁。”
我们可以看到,不仅国际法规定一个国家有权对本国资源及其开发实行有效控制,而且我国在稀土行业实行的管制措施也有广泛的民意支持基础。国家标准频道对此倍感欣慰,应该说有了从上到下的重视,“内乱象难治,国外频钻漏洞”的稀土行业现状会逐步得到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