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快速消失说明调控已初见成效
“2011年12月19日,北京市住建委发文称,北京东方时代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473家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质证书,有效期届满后未依法申请延续或工商营业执照已注销。根据有关规定,已注销上述企业的开发资质。”
对于大多数国人而言,有一套自己的住房是衡量是不是达到小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这是因为,传统意义上的吃穿得到满足后,影响人们幸福感的就上升到了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学有所教和老有所养等上面。
近些年来,我国在这些社会基本保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住房问题也正在得到逐步地解决,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即便如此,以目前一些地方的楼市价格,一些工薪阶层依然只能是望楼兴叹自己无立锥之地!与人们的住房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
特别是在楼市调控方面,楼市面对各种降温措施,一度不降反升,导致楼价远远地超出了人们的承受能力,层出不穷的“地王”,辛辛苦苦一辈子也买不起一套住房的现象出现,不仅给房地产行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导致一些人沦为“房奴”,而且,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暴利倾向,一些人靠着炒房、囤房一夜暴富等现象,导致更多的企业和资金蜂拥而至,房地产行业成为了冒险的俱乐部,导致了房地产行业的畸形发展,房价不断高涨,越来越脱离了市场价值规律,严重影响到了房地产行业的健康正常的发展,这也给房地产行业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即便是相关部门采取了“限购”、“限贷”等“组合拳”后,楼市房价依然坚挺。随着各地廉租房、经适房等基本住房保障制度的有效落实,可谓有效击中楼市要害,遏制住了楼市房价不断上涨的势头。
大量房企快速消失,至少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房地产行业的暴利风光时代已经受到一定的触动,一些仅仅只是想靠房地产投机的利益分肥者,在失去高额利润的情况之下,必然要退出;一些盲目跟进者资金链断裂也必然要受到市场的无情淘汰,这些,仅仅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优胜劣汰的必然选择。任何市场竞争的法则都应该是适者生存,这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当然,面对房企的快速消失,也需要冷静应对。那就是,要继续做好各种保障房的建设,通过廉租房、经适房等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确保人们对住房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不至于因为住房而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水平,依然任重道远,同时,要建立健全房地产相关监管制度,既不要过分插手微观经济,同时,也不要放任楼市成为少数人牟取暴利分肥的名利场。
楼市调控根本目的不是简单地降价,楼市调控在于解决全社会住有所居的目的,在于住房不要过分耗减人们的幸福感,在于保障社会基本居住权利的同时,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于住房的不同需要。简单地限、压等不是治本之策。更为重要的还在于做好基本保障住房制度的基础之上,加大监管力度,确保楼市健康正常地发展,满足人们对住房的不同需求。
让全社会住有所居依然任重而道远,依然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地继续下去。
醉江南:“房企消失”岂能成“反调控”的倒戈之声?
对于房企而言,2012年将并不好过。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随着中央严厉打击投资投机调控楼市,量价齐跌成为楼市主基调,一批房企通过各种方式快速消失、倒闭。
在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逼迫下,房企消失是否能被解读为楼市调控很成功?是否能说明全国房价已有大幅度回落?值龙年伊始、万象更新之际,抛出如此有数据也有根据的消息,实在是意味深长……
从这则新闻看来,房企消失似乎是楼市调控带来的利好,其实这是一些房企见好就收的精明之举,在楼市红火的时候,这些企业利用政策的漏洞赚得盘满钵满,此时不消失何时消失。其实这些没有继续年检的公司是房地产商注册后用来进行土地招拍挂时进行围标的空壳公司,注销企业对房地产商没有任何影响。并且项目公司就是做一个项目注册一个公司,等这个项目开发完成,房子卖完,就注销房地产开发公司,所以注销开发公司没什么大惊小怪的。目前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房价刚刚松动,三四线城市房价还在上涨,一些房地产商依然生龙活虎、财大气粗,如此夸大调控效果,是否是那些房地产暴利既得利益者的别有用心?还是希望调控到此为止、让他们可以攫取更多高额回报?
出现房企消失潮与房价下跌是否有因果关系?应没有因果关系,房价下跌是国家多方面政策、多轮次调控叠加产生的效果。至于官方公布的房价下跌比例,还有待进一步验证。据房地产业内人士透露,很多城市公布的房价,其实是市郊和一些位置较偏区域的房屋售价,公布的房价又是通过怎样的公式计算出来?没有人知道。同时因房屋销售至今没有实现全国联网,而房价都是限购城市自行上报,上报的数字中若存有水分,也没有权威部门去核对、去暗访,一切如瞎子拉二胡:自拉自唱。另外,非房地产业内机构的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也来凑热闹,日前其发布2012年预计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将同比下降5.3%左右。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5.3%预测比例如此准确,这个预测到底有啥根据?呜呼,连身在生活城市的居民都不知道自己的城市房屋均价到底是多少?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又是如何推演出来下降比例?笔者一直以为,买药不看疗效,需看结果,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开出的药方能信吗?是否和房企消失消息一样具有相同的言外之意?!
房企消失,本属正常现象,也没有必要大惊小怪,其实需要关注,这些消失的企业成立目的究竟是为什么?这些企业经营过程中到底有没有偷税漏税行为?这些企业最终是不是负有社会责任的企业?而不应一味“拉郎配”似与房价下跌捏合在一起,否则还将会出现“反调控”的倒戈之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