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标准咨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标标准,标准服务,标准信息,标准代译 标准频道已成为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标准咨询服务门户网站,提供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国际标准、国外标准的全方位咨询服务。网站在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同时,坚持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努力发展成为标准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发独具特色的信息处理方案和信息增值产品,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信息到实际生产贸易活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推动标准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请选择: 国标首页 | 标准动态 | 标准公告 | 标准&商品 | WTO/TBT | 质量认证 | 标准论坛 | BBS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ChinaGB标准频道 >> 标准论坛 >> 正文
全球化时代欧盟技术标准化的三轨制
作者:陈淑梅    文章来源:《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    点击数:866    更新时间:2005/10/8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全球化时代欧盟技术标准化的三轨制
陈淑梅东南大学

l经济全球化浪潮下欧盟的多速发展
  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之后,随着成员数的增多,各国的差异越来越显现出来。为了充分考虑各成员间的差异,欧盟进入了多速度发展阶段。
  所谓“多速度”就是差异型一体化(Differentiatedintegration)的一种表现,即,参与国承诺向一个共同的一体化目标努力,但在进展速度上有差异。一些有能力和愿望的成员国首先向共同的目标努力,而其他的成员国将会后来跟上。这种多速度发展是欧盟考虑到各成员国间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差异,求大同存小异的思想在一体化进程中的具体体现。尤其是近几年欧盟东扩,入盟国家激增,并且新加入的十国经济又相对落后,因而各国向欧盟立法、包括标准化方面趋同的速度也不一样。
  1992年底,欧盟单一市场建成,但是成员国还继续通过许多有关产品的技术复杂的国内技术法规,来规范产品规格,规定使用条件,说明产品必须通过的检验和必须得到的证明或认可。1996年欧盟内部贸易的79%以上仍受到技术法规的影响。要克服这些技术法规带来的壁垒,实现产品在内部市场流动,具体的方法有三种:自由化、协调和相互承认。到目前为至,这三种方法的实践说明它们都有其局限性,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因此,三种方法同时存在,互相补充。所谓自由化就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限制成员国干涉越境贸易来强制实现产品的自由流动。这些限制的依据主要是欧共体条约和欧洲法院的判决结果或者根据这些条款而来的欧共体法规或指令。所谓协调也就是将各国法律进行必要的调整使它们不再直接或间接阻碍越境贸易。这种调整避免了集中性的规范的指定,而旨在使各国法律趋向一致。协调可以被认为是当市场失败必须由立法解决时对自由化的一个补充,而只有产品有巨大的潜在危险性时,才需要集中性的规则来解决市场失败。相互承认源于各国在安全、健康、环境和消费者保护方面的立法目标相同这一观念。但是相互承认只能被看作是对自由化和协调的补充或选择。自由化、协调和相互承认是立法策略中同时存在的无法分割的三个方面,它们的目标不同,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2 欧盟技术标准化的三轨制
  欧盟的多速发展在技术标准化方面的表现就是,技术协调的旧方法、新方法与相互承认原则的应用同时并存。这种三轨并列的现象不仅有它存在的理由,而且还有其特定的影响。
  林勃格大学(UniVersityofLimburg)经济与商务管理系的国际经济学教授LucSoete认为,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标志着欧洲也需要一个与以往不同的新的经济一体化过程。这个过程不仅强调产品和服务的标准化和协调的必要性、对“开放”基础设施的准入和欧洲市场的透明度的提高,而且还应承认和培养品位、文化和才能的差异。欧盟正是考虑到各成员国间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在一体化进程中包括标准化方面才有了多速度发展的情况。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际贸易,也对各国标准和法规的认同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具体到欧洲各国,不同国家间消费者的期待千差万别,如英国有长期自我认证的传统,而在德国,第三方认证较普遍,消费者对标准有更强的意识。因此,目前欧盟技术标准化存在有三种具体的方法和三个不同层面的立法,技术要求也各不相同,处于三轨并列之态。
  (1)旧方法指令
  《欧共体条约》第100a条规定,直接影响共同市场运作的由各成员国制定的法律、法规或行政行为通过协调解决。旧方法指令指的是1969年至1985年新方法出台前协调特定产品或特性的指令,其技术规范是写在附录中。这些指令仍在使用的原因是产品的协调本身已较先进,如:化学制品、汽车、拖拉机和农用机械等产品;或者由于产品对公共健康和环境存在潜在危险,不适宜实施自愿性标准,比如食品、药品等。
  在旧方法适用的领域,化肥、化学制品、化妆品、拖拉机和药品的标准得到了完全协调。在框架指令下的一些食品(包括与食品接触的材料)标准的协调也完成了,而其他方面成了联合决定的内容(如食品卫生)或者理事会正讨论的内容(如添加剂、标签或辐射食物)。汽车指令也很全面。作为1969年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般性纲领的一部分,欧共体分步骤对汽车引进了一套完整的EC型式验证程序。自197O年已经有几个指令专门是有关这一程序的,规定了认可小轿车、公共汽车和卡车及其部件的条件。
  (2)新方法指令
  新方法指令主要是制定基本要求和合格评定的程序。它们由协调标准支持,根据这些标准生产的产品被认定是合格的。但指令中还有其他合格评定的途径,协调标准只是最容易的以及生产商通常喜欢选择的途径,因此标准并不是强制性的。1987年以来,欧共体已经通过了28个新方法指令,覆盖欧盟工业产品的20%。其中的20O个是依据新方法原则制定的指令,需加贴CE标志:低压设备、简单压力容器、玩具、建筑产品、电磁兼容性、人身保护设备、非自动衡器、活体植入式医疗器械、燃气器具、使用液体或气体燃料的新热水锅炉、民用爆炸物、医疗器械、潜在爆炸性环境的设备和防护系统、游船、升降机、压力设备、机械设备、体外诊断医疗器械、无线电设备和电信终端设备以及载人索道设施。还有4个是依据新方法或者全球方法原则制定的指令,不需加贴CE标志:包装物和废弃包装物、跨欧洲高速铁路系统、船用设备和跨欧洲传统铁路系统。另外4个指令是依据部分新方法和全球方法原则制定的指令:家用冷藏箱、冷冻箱及其组合,可移动压力设备,户外使用设备和日光灯的镇流器。最后,还有4个依据新方法或者全球方法原则制定指令的议案:贵金属、包装物的标志和包装物、衡器和机械设备。
  新方法指令的数量虽然不多,但涉及的范围很广。例如,针对机器的安全已制定出相当通用的指令,涉及到大约5500O种机器。据估算,受新方法指令调控的主要部门的产品每年的贸易额已大大超过15000亿欧元。但是新方法的适用也是有一定条件的:首先,它只能使用在可以区分基本要求和技术规范的领域;另外,要达成共同的基本要求,系列产品必须足够相似,或者可以区分出同级危险。
  (3)相互承认原则
  在那些不需欧共体立法干预的领域,作为新方法基石之一,相互承认原则保证了产品的自由流通。这些产品在欧盟层面没有统一的法规,但产品受各成员国的法规制约。根据欧洲法院的判决,成员国必须承认这些产品,也就是在一个成员国被接受就意味着在所有的成员国被接受,除非有健康、安全或环境方面的限制,这就是相互承认原则。
  相互承认在单一市场的运作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受其制约的盟内贸易产品的经济价值估计为430O亿欧元左右,占欧盟内部贸易的近一半。但是事实上,许多受相互承认原则约束的产品在其他成员国销售时又必须进行检验,估计每年需花费达1500亿欧元。鉴于相互承认所带来的问题,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欧洲工业联合会(theEuropeanconfederationofindustry,UNICE)提议回到协调为主的策略。目前,欧盟已着手准备一个新的相互承认原则的指导文件来提高该原则的可靠性。
  经过旧方法的初试,新方法的改进,到如今的三轨并列,欧盟的技术标准化取得了不少成果,有些领域的协调已很成功。如路上交通工具的近50个指令已经协调了从前灯的亮度到排放量的限度等各个方面。食品方面的指令也较全面。但是技术性贸易壁垒依然存在于不少领域。市场无力克服的技术差异仍阻碍着自由贸易的进行。如欧盟内部电视制式的不同使生产商不得不生产8种不同的电视。而插头和插座的不同又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生产商不得不为欧盟的不同地区生产稍有差别的不同产品,而旅游者不得不带上适配器旅游。因此,欧盟2003~2006年内部市场的新战略侧重于消除商品和服务中残存的贸易壁垒,来迎接东扩的挑战,适应在2010年将欧洲建成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的需要。其中,欧盟采取的措施之一,就是完善共同体层面的技术标准化工作。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站介绍
    相关文章
    国际观察:美国汇率法案升级为全球经济
    加快智能电网建设需制定全球标准
    标准趋同 21世纪全球标准化发展趋势
    我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扮演重要角色
    全球经济发展因我而精彩
    SA8000标准在全球应用现状
    全球化格局下  企业技术标准定为探讨
    3G全球发展趋势及相关标准情况
    ITU发布新全球标准 扩展以太网适应性
    美国条码被迫采用欧洲标准 可望全球统
    专题栏目
    · 闪联标准晋级国际标准  · 高清标准战升级
    · 中外标准对垒刀片服务器  · 文档格式标准之争
    · 手机电视的标准之争  · 数字电视
    · 中国的3G之路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