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消费者在超市购买包装食品,基本上都会发现有一个小表格,表格中注明该食品的营养成分。但是,这些注明的营养成分是否如实的反映该产品的营养成分呢?而消费者又是否能看得懂这些表格数据呢?
国家标准查询网(www.spsp.gov.cn)近期,记者走访了南宁几家大型超市,如沃尔玛、北京华联等。在这些超市中,记者发现约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包装食品都贴有食品营养标签,而且这些营养标签里关于食品营养成分的介绍都很详细。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这些超市货架上所有牛奶、矿泉水、天然饮用水,部分果汁饮料、知名品牌饼干、方便面以及部分品牌的面条等都在外包装上印了“食品营养标签”。在一款果粒橙饮料上,除“4+1”外,还有糖和维生素C的含量和比例;矿泉水和天然饮用水,标注的是钙、镁、钾、钠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在黑芝麻糊、维生素泡腾片等冲泡产品包装上,除了“4+1”,还有钙、镁、维生素等微量元素的含量。
2013年1月1日,《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正式施行。据《通则》规定,在食品预包装上,必须在标签上标示四种营养成分和能量(“4+1”)的含量值及其占营养素参考值百分比。“4”是指核心营养素,即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1”是指能量。标准还对其他营养成分标示、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等作出了具体规定。并规定,营养标签不规范的食品将不得销售。
现在这个通则已经实施三个多月了,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依然有许多企业虽然表面上执行了规则的要求,暗里却打着擦边球,误导消费者。如河北养元智汇饮品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名为“六个核桃”的核桃乳饮料,其虽然在营养标示上标明该饮料每100毫升含有蛋白质0.6克。但其标注更大的是其商品名“六个核桃”,给消费者很大的误导。国家高级营养师徐君做了个简单的计算:按照脂肪的含量推算,一瓶“六个核桃”中只含有约一个半核桃的营养成分。虽然广告是允许有夸大成分的,但该厂家故意模糊广告与营养标示的区别,就有故意误导消费者,打擦边球的嫌疑了。这种做法的企业还有很多,对此,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食品科学技术室主任霍军生说:“现在国家公布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以后这类情况将减少,食品保障将更加规范。不过还是希望消费者不要轻信广告,要仔细看看包装食品的营养标签。”
现在,许多消费者虽然日益关注食品营养成分,可大部分消费者对这些营养标签依然处于模糊状态。记者采访了一位超市导购员刘小姐,刘小姐称现在的包装食品都有营养标签,自己也是根据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标签来推销产品的。当问及是否理解这些营养标签的标注时,刘小姐则说:“具体细节不清楚,但消费者更不清楚,他们就是了解个大概。”
对此,记者在南宁街头随机采访了几位刚从超市购物出来的消费者。一位年过花甲的消费者陈先生说:“自己平时很注意看包装食品的标签,但主要是看其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配料表、营养标签等这些也会看,但看得都糊里糊涂的。”而另一位年纪约二十多岁的消费者韦小姐则告诉记者:“我一直在减肥,所以去超市买包装食品时会留心营养标签,主要看其糖分、脂肪含量等标注。”搜狐健康曾做了一个网上调查,在参与调查的7000余名消费者中,过半消费者关注营养标签,但只有两成消费者“读懂”,更有近四成消费者表示完全读不懂营养标签。
全国工商联烘焙业公会秘书长康黎娜表示,营养成分表是直观体现包装食品营养素的标签之一,但营养标签并不完全等于营养成分表。“食品营养标签是向消费者提供食品营养信息和特性的说明,也是消费者直观了解食品营养组分、特征的有效方式。有利于消费者科学选择、促进合理平衡膳食和身体健康。”康黎娜表示“除营养成分表外,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还规定了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的相关内容。”记者了解到,所谓“营养声称”,即“高钙”、“营养强化”等企业对其食品具较好营养的表达;而如“钙有助于骨骼和牙齿的发育”、“维生素D可促进钙的吸收”等某营养成分对人体功能说明性的文字被称为“营养成分功能声称”。
关于现在消费者存在的关于营养标签的误区,国家高级营养师徐君解释说:“现在关于营养标签,消费者一般存在三个误区。首先是,大部分消费者认为无糖等于低热量,其实无糖食品只能保证没有添加蔗糖,但依然含有大量的淀粉和脂肪等高热量成分。其次,大部分消费者误认为吃“低脂”食品不会胖,这也是导致一部分年轻女性越吃越胖的原因。”徐君还表示,消费者不要被食品包装的噱头所忽悠:“例如,纯天然并不是指全都是天然食品。只要食品没有添加人工色素、人造香精或者合成物质,食品生产厂家都是可以使用`纯天然"这个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