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网报道,近来,教育界、文坛引发一阵名著质疑风,有人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渲染暴力,对尚未成年的孩子影响不好”而呼吁将其从课本中拿掉,还有人认为鲁迅的文章太晦涩难懂也不该留着,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现也前途堪虞。因为有专家认为其“文风孱弱、无病呻吟”、部分学生觉得父亲爬月台“违反交通规则,形象又很不潇洒”,建议从课本中删除。这些现象引发网友广泛讨论,名著名篇真的要与时俱进,以“配合”现代审美吗?如是,多少名篇将符合删除标准?是名著落后,还是我们“病了”?
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本是课文中的经典之一,文中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曾经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这篇文字之所以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源于其最为真实的亲情流露。如果以“违反交通规则,形象不潇洒”为由,将这篇文章从中学课本中删除,那么多少与《背影》异曲同工的课文,将会背上现代的尘埃,退出历史的舞台?对此,有网友表示,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出版于1928年,当时中国还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阶段。父亲买橘子、爬月台这一细节,体现了最动情的父爱子怜。所谓的“交通规则”,应该历史地看待。
对于《背影》引发的争论,课本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宣传办负责人吴海涛表示,《背影》很早就被选入语文教材,是一篇经典选文。现在学生的课本都是经过教育部审定的,考虑到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而对于课文是否会从教材中取消或者调整,是需要经过综合考虑的。对此,国家标准频道认为,名著是经过时间考验的文化精华,其文学价值毋庸置疑,随着时代背景的变换、社会生活的进步,名著中部分内容必然与时代不符,若以此作为从教材中删去的理由,合理性必然遭到质疑。相关部门在考虑此类建议时,应综合考量,否则将会引发公众审美价值的混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