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广东医学院东莞校区检验学院有学生曝出,该院组织毕业生捐款,办毕业酒会、给学院捐赠学士服并给院领导送礼物,每人需交235元。对此,该院辅导员称,“绝大部分学生同意”此种做法,没有强制学生交钱,并称已经降低了毕业酒会饭菜的标准。
南京8万名学生“被自愿”买校服的事件还未落幕,现在毕业生又被“被自愿”。笔者不禁佩服我们的高校实在是太有才了,总能花样翻新的以各种收款名义让学生“被自愿”。捐款、助学款、离校费,虽名称各不相同,却都是毕业生在离校前不得不交的钱。这一做法虽然没有明文规定,却是很多学校的传统,算得上是高校的潜规则之一。说是没有强制学生交钱,但很多同学都交,你也不好意思不交,更何况很多时候校方会直接从节余的班会费或住宿费、借书卡押金中扣除。学生要真是自愿交钱的话,我们还会看到这条新闻吗?学校无疑是在掩耳盗铃。最离谱的是,学院毕业生庆祝活动方案中还有给学院领导、老师赠送礼物的预算,总共9050元,包括送给老师的100-200元的文艺纪念品。如此赤裸裸的“金钱感恩”,让原本纯洁的师生关系也染上了铜臭味。
回想今年每媒体报道的“一位中国毕业生向耶鲁大学捐款800多万美元”的新闻,一石激起千层浪,国人都指责这位捐款者为何不捐款给中国的高校而是助国外高校发展。现在看来,国外毕业生都是在他们功成名就之后向母校捐款,而广东医学院东莞区检验学院却把学生当做敛财的工具。国家标准频道认为,对于这样的高校,捐款还不如不捐!这所学校的校领导,不会不知道刚毕业的学生面临着就业、生活的多重压力,但却从未考虑过毕业生们能否受得起学校的各种名义捐款,依旧我行我素的敛财,这样的学校如何配得上母校的称谓?这样的学校师德何在?至此,我国高校的领导者、决策者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自身的所作所为。与其在责骂声中聚敛小财,不如加强高校的教育水平、研究能力和师资力量,真正建立起有利于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良好机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毕业生。这样,功成名就的他们,自然不会忘记感恩母校,相信向中国教育机构捐赠的人一定会越来越多,中国教育事业一定会在更多的关心与支持之下获得更大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