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打洲渔场的死鱼追悼会上,哭灵人为鱼儿哭丧
一群男女披麻戴孝,在哀乐声中不断哭唱,一旁的空地上摆着不少死去的大小鱼儿,头顶白色的挽幅上一排黑色的大字:鱼死人悲谁之过? 这是9月22日上午出现在东湖开发区流芳街高峰村雷打洲渔场的一幕。渔场的主人胡坚和他的合伙人以这种“追悼会”的方式,悼念死去的鱼儿。(《华西都市报》9月24日)
为何要为死鱼开这样一场令人唏嘘的追悼会? 据渔场主人胡坚解释:7月份暴雨将进入渔场的供电线路打断,被风雨打落的电线将一头耕牛打死,作为土地承包方,鱼塘主人愿意承担电死耕牛的赔偿责任,并向村委会和流芳街相关部门申请对通往渔场的线路整改维修,恢复供电,但均遭拒绝,从7月23日事发至今电再没接进来。渔场的12口鱼塘因缺电导致供水供氧设备无法运转,从而使塘里的鱼儿大量死亡。无奈之下,想用给死鱼开“追悼会”这种形式引起有关部门注意,以解燃眉之急。
把一件看似平常的死鱼事件通过这般策划后,就极具新闻效应,通过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强力宣传,小事就成了大事,当地政府在舆论压力下,只得重新来解决已拖了两个多月的死鱼事件。从这个层面看来,为鱼“哭丧”倒跟前几年流行的“跳楼讨薪”,后来的“爬树、自焚抗拆”,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些“进言”、“诉求”的方式方法虽标新立异点,但好歹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了!
编者在为渔场人员的创意策划报以掌声的同时,心中亦是五味杂陈:为鱼“哭丧”折射出来的弱势群体权利诉求障碍有必要引起重视。弱势群体在农村基层现在有两种倾向值得注意:一是少数村社干部为虎作伥、高高在上,不是真心实意的为人民服务,而是利用公共资源为自己服务;另一种倾向是一些弱势群体的正当诉求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一些小事由于少数基层干部的不作为拖延成大事,影响党和政府在基层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一些弱势群体就变着花样宣传策划影响自己权益的事,让这些事件新闻化、网络化、扩大化,借此引起外界的关注,引起上级的重视,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为鱼开追悼会就是后者的无奈之举。目前网络上流行的“维稳费用大于国防费用”“上访不如上网”之类的语言并非空穴来风,真切的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够重视基层的这两种倾向,并从制度建设、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但愿冤死的鱼儿能够安息,但愿策划鱼儿追悼会的主人不再伤心落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