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库告急的警报已在全国不少城市拉响。近日,南京市民唐先生欲卷起袖子献血200ml,然而却遭到采血者的拒绝,对方以献血底线要300ml为由不愿为其采血。今日中国新闻网一则消息同样跟“献血”有关:由于近期供血量出现紧缺,血液中心和各大医院鼓励患者家庭互助献血。一些血托抓住患者家属急于用血动手术的心理,钻家庭互助献血的漏洞,通过联系患者家属并向家属要高价,同时低价找来献血者,从中赚取高额差价。
频现“血荒”、“血库告急”下,一方面是政策的“硬”执行:采血点拒绝接受300ml以下的献血,源于卫生部在2008年将无偿献血标准由200毫升提高到400毫升,因此采血中心的车上只配备了300ml和400ml两种标准血袋,只想献血200ml,他们便没有血袋来装,自然无法给献血者提供采血服务。国家标准频道认为,这是一个悖论,献血设“标准”于情不合。市民积极献血对抗“血荒”,这背后的爱心岂能用容器度量?给献血设置标准与其说是将命脉之流规格化管理的必要之举,不如说是不怀好意的哄抬“起价”。 另一方面却是对政策“软”处理。由于供血量紧缺,患者家庭互助献血被鼓励。家庭互助献血是指在全市血库紧张的情况下,血液中心鼓励家庭互助献血者等量换血,即不论血型是否相同,献血后立即发给医院等量的血液。家属献血后,可持献血证到所在医院,为病人换用所需的等量血。在血液中心互助献血时,需要出示一张家庭互助献血申请表,但在一些医院及血液中心不对献血者身份进行核实,很容易拿出这张申请表,导致血托买卖血源有漏洞可钻。这些被称为血托的人,低价雇来献血者,然后以高价转卖给急需用血的患者。
由此可见当前“免费用血”政策的困境:各地血站互不统属,免费或优惠政策不一致,手续繁琐、报销不便,“免费用血”承诺往往化为一纸空文;献血标准太死板,400ml挫伤的不仅仅是公众的热情,还贻误了生命的救治;政策执行不彻底,监控不严格,导致居心叵测者有空可钻。
国家标准频道认为,缓解“要命血荒”,必须完善相关机制制度。无偿献血既然是一项公益事业,就应像慈善捐助一样,建立起一套透明的机制,让大家开开心心献血、明明白白消费,这才是解决“血荒”的基本途径。公开、透明的制度建设,也比任何广告宣传都强。此外,卫生部门应联合公安部门对血托进行打击,联合执法部门进行查处,同时加强对医院等卫生部门献血、用血行为的监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