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标准咨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标标准,标准服务,标准信息,标准代译 标准频道已成为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标准咨询服务门户网站,提供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国际标准、国外标准的全方位咨询服务。网站在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同时,坚持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努力发展成为标准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发独具特色的信息处理方案和信息增值产品,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信息到实际生产贸易活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推动标准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请选择: 国标首页 | 标准动态 | 标准公告 | 标准&商品 | WTO/TBT | 质量认证 | 标准论坛 | BBS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ChinaGB标准频道 >> 标准独家 >> 标准经纬 >> 正文
中性成时尚,谁来拯救性别美?
作者:小安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160    更新时间:2011/1/10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男生阳刚,女生甜美的年代似乎一去不复返了。时尚界俨然刮起了一股中性风:以Dior为代表的英伦范儿,“吸血鬼”样的男模苍白忧郁、瘦弱娇媚,小细腿小细腰愣是把男生的柔媚刻画到了骨子里;娱乐圈也是崇尚中性美的,不然一个李宇春怎么可以红到颠倒性别,春哥一出,谁与争锋?一个妖娆魅惑的刘著把“伪娘”这个词儿诠释得淋漓尽致。什么叫做男生,什么叫做女生?这一刻,概念颠覆。现如今,这股风刮到了校园里。孩子们不爱本性爱中性,长此以往,国将危矣。

    这可不是什么危言耸听,君不见现在校园里穿裙子的女生越来越少了,中性化的孩子越来越多了。“每到周末,女儿换下规矩的校服,总喜欢把自己打扮得既酷又帅。”“儿子竟然喜欢各种小饰品,是不是有心理问题?”在去年10月14日于中山大学举办的“性别系列讲座”中,家长们纠结于自己的孩子男生不像男生,女生不像女生,纷纷求助于专家。

    专家认为,潮流和时尚常常让正在成长中的孩子难以抗拒。“对孩子们来说,追赶潮流是‘合群’的需要。”孩子喜欢看电视,喜欢追星,当下不少明星也是这样的“中性化”,因此女孩子普遍认为中性化很有型,男孩子就流行扮成“花样美男”,于是校园里这样的孩子就出现了。“有些孩子喜欢中性着装其实只是单纯追逐流行,外表中性与内心中性是两回事。”专家建议家长,对喜欢穿中性服装的孩子不需要紧张,也不要对之责骂,以免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家长在改变观念的同时对孩子稍加引导即可。

    国家标准频道认为,家长引导的作用举足轻重,但是学校也应在“性别教育”上下足功夫。事实上,在这方面,学校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首先,校服的改进。很多人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印象最深的恐怕是丑丑的校服吧:宽宽大大的款式,陈旧暗淡的色彩,男生女生千篇一律。每每看日韩剧,剧中男生白衬衣小西装女生衬衣马甲短裙总是勾起中国学生无限向往,中国何时才能校服改革?不求跟其他国家一样美丽,但也别男生女生全部水桶裤,运动服啊!校园“性别消泯”,我们不辨雌雄的校服“功不可没”。

    其次,增加男教师的比例。中国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跟女性为伍,您还别不承认,仔细回想一下你从幼儿园到高中直至大学毕业,你的老师中是不是男老师屈指可数?目前,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衡的现象已引发社会关注。学校因缺乏男教师是导致部分男生从小失去阳刚之气的主要因素。男孩子们由于在学校找不到正确的模仿典范,性格、动作、心理都有女性化的趋势,心思细腻、敏感脆弱,甚至哭哭啼啼的男生比比皆是,更有甚者盲目崇拜影视剧中打打杀杀的男性,将其奉为“英雄”身心健康畸形成长。

    对此,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高鸿源认为,学校招收男教师、特别是培养男班主任是种好做法,对学生、对教师群体都有好处。他说,教书育人的特点是以身示教,教师的行为有时会改变孩子的一生。学校就像个大家庭,既需要母爱的细腻,也需要父爱的刚毅、直率、严格和坚韧不拔。只有学校的男女教师比例协调,才能给孩子创造一个完整的校园世界。

    中性化并非没有“边界”,因为男女两性有其基本的社会角色内涵,即男性不可娇弱、不独立,女性不可过于强悍、失之温柔。一旦“中性化”发展过了界乃至酿成行为偏差,将不利于青少年成人后就业、择偶。因此,小编以为,为了预防孩子的“性别错位”,从幼儿时期开始家长和老师就要注意进行“性别教育”,切莫等到“性别消泯”,中性化横行时才来感慨,我的孩子怎么了?!

 

文章录入:user2    责任编辑:user2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站介绍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专题栏目
    · 闪联标准晋级国际标准  · 高清标准战升级
    · 中外标准对垒刀片服务器  · 文档格式标准之争
    · 手机电视的标准之争  · 数字电视
    · 中国的3G之路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