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标准咨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标标准,标准服务,标准信息,标准代译 标准频道已成为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标准咨询服务门户网站,提供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国际标准、国外标准的全方位咨询服务。网站在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同时,坚持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努力发展成为标准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发独具特色的信息处理方案和信息增值产品,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信息到实际生产贸易活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推动标准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请选择: 国标首页 | 标准动态 | 标准公告 | 标准&商品 | WTO/TBT | 质量认证 | 标准论坛 | BBS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ChinaGB标准频道 >> 标准独家 >> 标准经纬 >> 正文
胶面条:用科学素养去鉴别真伪
作者:小安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759    更新时间:2011/2/25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每个中国人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一颗胃!因为,它负责消化一切:胶面条、皮革奶、镉大米、石蜡锅、毛酱油、牛鸭血、药火腿、双氧翅、陈化粮、碘雀巢、增稠蜜、红心蛋、糖精枣、氟化茶、铝馒头、硫银耳、农药菜、瘦肉精、三鹿粉、箱子馅、甲醇酒、人造蛋、纸腐竹、地沟油、罂粟汤、塑料米、避孕鳝……”这条被转载达两千多次的微博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新晋的“胶面条”。

    “胶面条”近日算赚足了公众的眼球。事实上,它源自于某地媒体的一条报道“一些经营者在面条中使用化工添加剂,一些粮油店也销售这些添加剂。不法商贩在面条中添加化工产品如食用胶、柠檬黄、蓬灰、复合磷酸盐等,以增强面条的筋度和弹性,有的加入明矾使面条白亮光洁。”然而这样的报道被转发到新浪微博后,被一些网友演绎成“市场上的面条可燃,相当于塑料袋”“建议吃面之前先拿火烧烧看,以免误食塑料袋。”

    于是面条可燃成为是否有害的“标准”,吃面恐慌袭来,网友纷纷开始烧面条,各地媒体记者也像模像样地拿出面条做实验。一时间“面条着火”的图片在网络上随处可见,有关“胶面条”的流言也不胫而走。

    对于“胶面条”一说,专家表示,潮湿的面条的可燃性是由面粉的性质决定的。面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和蛋白质,这两种有机物都是可燃的,面粉自然也可燃。不止面粉,其他谷类制品也都能燃烧。因此用面条能不能燃烧来判断面条是否合格的做法没有意义,“吃面等于吃塑料袋”更是谣言。至于被网友无限放大的食用胶、柠檬黄、蓬灰、复合磷酸盐等,专家表示,这些都是很普遍的食物添加剂,被广泛使用,不是说这些添加剂对人体完全无害,关键在于用量。

    尽管有专家的辟谣,但是在日渐膨胀的食品安全和民众日渐衰弱的信任前面,辟谣无济于事。网友“李坠坠”认为,因为涉及到食品安全状况产生的恐慌,让大家把以前学的化学知识和常识都丢在脑后。网友“潜龙冲九宵”指出,大米、大豆、花生都可以烧,会有这种谣言,是因为食品安全状况让人恐惧,企业诚信遭到考验。

    关于民众脆弱的食品安全感已经无须赘述了,民众总是处在一个恐慌的境地里,草木皆兵,谈“添加剂”色变。国家标准频道认为这件事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国人科学素养水平有待提升。

    2010年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水平(3.27%)相当于日本(1991年为3%)、加拿大(1989年为4%)和欧盟(1992年为5%)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因科学素养的欠缺,再加上监管乏力,民众极易受到蒙蔽、欺骗。“神医”张悟本大灌绿豆迷魂汤、“道长”李一“神功盖世”水下闭气2个多小时……伪大师的层出不穷,民众功不可没。

    提高科学素养,并不是希望人人都成为科学家,而是像科学家一样思考。一个聪明人应该学会独立思考,敢于质疑,懂得求证,并知道从何处得到可信赖的信息。而不是盲目轻信,抛却科学和逻辑,被谣言所蒙蔽。不过,我们不得不承认,公民自已动手检验食品安全,有时也是被检验门槛高,甚或检验无门逼出来的无奈之选。手擀面里的添加剂对健康到底有没有危害,问题又回到了原点,现在是职能部门开动你们的科学仪器的时候了。

 

文章录入:user2    责任编辑:user2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站介绍
    相关文章
    面条被曝添加食用胶增加弹性 湿面条能
    专题栏目
    · 闪联标准晋级国际标准  · 高清标准战升级
    · 中外标准对垒刀片服务器  · 文档格式标准之争
    · 手机电视的标准之争  · 数字电视
    · 中国的3G之路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